对于小说《三体》系列早就想细细品读,只是前些年忙于并不喜欢的工作和俗事,并未静下心来阅读这部科幻名著。很惭愧,于近日才阅读完该系列小说的第一部《三体》。在此,和大家谈谈这部科幻巨著的读后感。
小说《三体》封面
首先,刘慈欣凭借丰富的专业积累和知识储备、浓厚的科幻兴趣、深邃的科学思考为咱们这里的文学构建了一个理性与感性结合的近似真实性、有现实主义风格的壮丽奇诡的世界。也为咱们的科幻文学里程碑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丰富了咱们的类型文学,为文学做出了很重要的点缀。
作为一部科幻小说,《三体》在推动情节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天文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宇宙相关的知识来阐述科学和科学幻想。虽然这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也有纪实文学、严肃文学、通俗文学之分,但这部科幻巨著近似于严肃文学。也就是说其内容还是挺专业的,其语言风格也能体现出专业性,故而我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得下去。
打个比方,它和别人读不了《红楼梦》或者《罪与罚》这类的纯文学作品是一个道理。
所以,除了对科幻感兴趣的、知识层次高、愿意读下去的读者之外,其他读者可能读不进去这部作品。
这并不是说《三体》有问题,而恰恰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有的样子。好作品耐人寻味,需要细细品读、思考。所以,这种“阅读难度”反而为《三体》增色不少。
同时,这部小说的科学幻想实现了一部科幻作品具备的合情合理,想象丰富。
无论是汪淼眼睛上“挥之不去”的数字,还是智子展开的内容、古筝计划、《三体》游戏中的脱水等诸多内容,都比较引人入胜。同时,整个作品中因为这种想象突出了神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部科幻小说还融入了中国文化与历史的元素,与科学技术在世界观方面完成了融合自洽。全书从汪淼玩《三体》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带入了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如:周文王,秦始皇。而古筝计划的古筝大家都知道,是咱们的传统乐器。
此外,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叶文洁因为在早年间对天文学有研究,其知识储备丰富,所以她发表了一篇相关的论文。而这篇论文曾一度成为她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熟知《三体》的读者朋友都知道叶文洁早年的遭遇。那个特殊时期,她几乎到了无人可依、山穷水尽的地步。恰在彼时,红岸基地的人找到了她,相当于红岸基地成为了叶文洁自己给自己争取来的“避难所”。
在这里,她有吃有喝,还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又能置身事外、远离是非的漩涡。
因此,个人认为我们也应坚持自己的爱好,不断输出,不断追逐梦想。哪怕现在它还不能有很好的回馈,也要去做事。就像叶文洁一样给自己做一粒“时间胶囊”。
现在的很多人急功近利,坚持自己爱好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比如:有些人觉得读书并不能立马带来月薪3万块的收入,于是果断弃书,也有人做某件事只坚持了一周。
其实,有时候不是你不行,而是没有长期主义的思维。你都没有经过大量的研读、思考、练习和实践,就想摘取桂冠,怎么可能呢?用自己的三脚猫功夫和一位高手过招,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又信心丧失,还以为喜欢的目标遥不可及。
《三体》这部小说也是一篇详细具体、用心颇深的启示录。
叶文洁初到红岸基地后目睹大片森林被砍伐,她看过的《寂静的春天》那本书中和后来伊文斯提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三体文明的存在和三体人远征都是对每一位读者和现在的人们的启示和警示。无论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延续人类文明,以实现为万世开太平这个宏伟使命,这两个大方向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并践行。
因为就现在而言,委婉地来说家园的生态环境、资源合理使用亟待解决;延续文明更不用说了,我们早点做好了,子孙那一辈就轻松一些,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